光集成产品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展示 > 光集成产品

很多VC分不清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还搞不清和互联网的区别

来源:米乐m6登录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27 13:53:24

  • 产品描述:...

产品详细

  前段时间,与一位在芯片行业做战略的朋友闲聊时,笔者抛出一个自己好奇了两三年时间的问题:前几年,明明是芯片制造端的产能跟不上,为什么芯片设计企业的估值蹭蹭蹭地往上涨?难道那些VC、PE都搞不清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的区别吗?

  他们不仅是分不清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,还搞不清芯片和互联网的区别——误以为芯片企业能像网络公司那样靠低价抢市场,然后“赢者通吃”。

  我又问:“您说的,就是之前投拉面,然后过来投芯片那帮VC吧?”朋友说:“是的,这些人进来之后,对芯片这个重资产、需要长期投入的产业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。”

  在融资BP上,芯片公司对预期营收的估计,是以当前的芯片价格为依据来算的,但实际上,做出来以后如果在18 个月内卖不掉,价格就需要再降一半,毕竟,那摩尔定律在那摆着。卖不掉的话,过几年你就会发现,研发成本根本就摊不下去。

  甚至,小的芯片公司去找晶圆厂谈流片的时候,晶圆厂会说:你要找我生产没问题,但我这边产能不足,需要扩产;但扩产完后你又不要了咋办?所以,你必须跟我签个至少两年的供货协议,我才能给你排产。

  于是,芯片公司就跟晶圆厂签了两年的协议。签协议的时候,他们的芯片还没出来,所以,市场上芯片价格很高;但等到他们的芯片出来了,别人家的芯片也出来了,供给远大于需求,然后,价格就降下来了,并且,芯片也砸在手里卖不出去。

  此外,投资人疯狂给芯片公司砸钱,造成的另外一个后果是:使各芯片公司都缺乏一个完整的成建制的团队。

  芯片设计企业估值猛涨的时候,投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,只要你是个芯片公司,我就给你投钱。投资机构的热情,让芯片产业变得人心浮躁。

  有一些芯片公司,本来好不容易组建了一个成建制的团队,然后,里面有一两个技术大牛心里想:现在的融资环境这么好,我如果出去单干,肯定也能融到钱;哪怕是跟别人做合伙人,股份也要比在这里多得多,那我为何需要在你这里干呢?于是,技术大牛就跟资本勾搭上,过不了几天就自立门户了。

  另一方面,芯片工程师的薪资也被抬上去了,甚至被抬到了不合理的水平。我曾问一个芯片设计企业的老板:刚毕业的大学生,工资怎么开这么高,合适吗?他说:没办法,各家都是按这样的价格抢人,你开不到这个价,就招不到人。

  各家都靠涨工资来抢人,结果就是,各家的工程师都不够。工程师不够,那你的设计周期就会变得特别长。等你设计完了去晶圆厂下单的时候,发现前面还有好多家芯片设计企业在排队。

  等好不容易排到你的时候,芯片的售价已经降下来了,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。

  但为了弄点钱给员工发工资,芯片设计企业不得不降价清库存。库存这东西,涨上来很容易,但要消化掉,非常难。

  有一些芯片工程师们在工资大涨后,买了更大的房子、生了二胎,现在,大环境变差了,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裁员,但在重新找工作时又不能接受薪水的下降,所以,就只能继续在失业中煎熬了。

  现在回头看,两三年前投向芯片设计企业的钱有点泛滥,这样很不好。这就像是,地上只有一堆小苗,结果冲过来一滩洪水,然后,小苗就被冲没了。

  出现这些荒唐的现象,既跟投资机构习惯了“追热点”有关,也跟投资机构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发投资经理们的“道德风险”有关。

  在大部分机构,投资经理的个人利益跟项目的存活率、可成长性并没有一点关系——他们根本不指望能拿到carry,而机构也不允许他们个人出资跟投。事实上,项目交割之后的“投成奖”,才是投资经理最关注的收入来源。

  对投资经理们来说,只要确保项目能尽快交割,他们就可以“落袋为安”了。项目投错了,钱都打水平了,遭受损失的也是LP,而不是投资经理自己;相反,投资经理很谨慎地做风险评估,为LP省了一笔钱,公司非但不会给他多发一分钱奖金,反而可能批评他“错过了XX赛道”。

  最后,朋友说,投资机构要避免投资经理们的道德风险,进而投出好项目,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:

  1.鼓励投资经理跟投,让投资经理的利益跟机构的利益、LP的利益捆绑起来;

  3.LP对项目所处的行业周期有基本的了解,不会隔三差五拿“何时可以退出”这类问题向投资机构合伙人施压。

  朋友讲到这里的这里的时候,笔者非常共鸣:“对对对。并且,您刚提到的这三个条件,有一家专注于无人驾驶赛道的投资机构全部符合。”

  朋友惊问:“这个机构是哪家?” 随后,笔者发给了他一篇九章智驾在去年12月份写的文章的链接:“在别人恐惧时贪婪”,这支基金将在“无人驾驶寒冬”加大投资力度。

  作者:苏清涛*用户在盖世大V说社区发布的所有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)仅代表个人自己的观点,与盖世汽车无关。本文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享有;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
  将对无人驾驶行业的观察、对公司管理的反思与对人生的思考结合起来,给产业观察注入“鸡汤味”,给鸡汤文注入“无人驾驶味儿”。